勿蹈
勿蹈澶渊城下盟,图存只有再鏖兵。
岂能枉洒三年血,怎会无聆百姓声。
骨肉九原冢重结,家山万里雁哀鸣。
唯须用战驱蛮虏,了却苍生黍稷情。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3月26日。
诗的意思是:不要重蹈澶渊的城下之盟,立国图存只能够一再鏖兵。岂能白白地抛洒三年碧血,怎么会不去倾听百姓心声。骨肉流落九原墓冢重结,家山绵延万里尽见鸿雁哀鸣。唯一的,必须用战斗驱除蛮虏,以了却一群苍生的黍稷族情。
首联中的“澶渊”,即澶渊之盟,指北宋和辽朝,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。见元代诗人元代刘因的《白沟》诗:“宝符藏山自可攻,儿孙谁是出群雄。幽燕不照中天月,丰沛空歌海内风。赵普元无四方志,澶渊堪笑百年功。白沟移向江淮去,止罪宣和恐未公。”又见清代诗人袁枚的《澶渊》诗:“路出澶河水最清,当年照影见亲征。满朝白面三迁议,一角黄旗万岁声。金币无多民已困,燕云不取祸终生。行人立马秋风里,懊恼孱王早罢兵。”
颈联中的“九原”,泛指墓地。见宋代诗人洪朋的《挽刘六咸临》诗:“碧梧翠竹闻家子,琼树瑶林物外人。千古文章随逝水,一生气义属飘尘。匡生左里人何在,南浦东湖迹已陈。想见九原托体处,白杨荒草不能春。”又见金代诗人史肃的《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》诗:“微官已叹鸾栖屈,异事俄传鵩告凶。彩笔书来墨痕湿,玉楼人去酒尊空。当时快意牛心炙,今日伤怀马鬣封。一幅铭旌送哀挽,白杨萧索九原风。”
尾联中的“黍稷情”,指亡国的感慨。见李升华七律诗《钦敬》:“堪称玉洁并冰清,青史雕镌百代名。鹤骨铮铮如竦石,鸥心耿耿似寒晶。双台既满烟霞意,一水何盈黍稷情?为是身家辞帝辅,始钦谷口又耘耕。”又见他的《蒙羞》诗:“乾坤反转宇寰惊,竟缔蒙羞城下盟。已碎金瓯抛暗野,正驰铁马吼哀声。三年碧血地天理,一族苍生黍稷情。每思崖山投海恨,今天仍是泪盈盈。”还见他的《微材》诗:“余年始得悟今生,有志何曾事竟成。自小期求千石重,终穷喟叹一毛轻。微材却少草莱意,矮骨偏多黍稷情。至老方知非九品,南柯梦里怎趋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