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华七律诗 丹忱
2025-07-04 05:48: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丹忱

生来枉有一丹忱,每每偏逢误攫金。

尽自神伤唯重叹,任它梦落却轻寻。

喑喑屡忍桑蓬志,久久即存林壑心。

长思已成渔父隐,于今始得赋陶琴。
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7月2日。

诗的意思是:生来就徒劳地有着一寸丹忱,每每偏就遭逢误里攫金。总是在神伤时只能重重感慨,任凭它绮梦沦落却不屑追寻。喑喑中屡屡忍住桑蓬之志,久久地便存有了林壑之心。长期的思忖已经写成了渔父之隐,到如今才将其赋予了闲适的陶琴。

首联中的“丹忱”,指赤诚的心。见明代诗人林士元的《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》诗:“既归三尺乐斯堂,况有金函玉匣藏。谁谓盖棺占定事,犹遗赫怒庇重冈。丹忱贯石茔俱古,赤电明心山亦苍。千载智愚都幻化,到来贤哲自洋洋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误攫金”,典出《汉书·直不疑传》:“其同舍有告归,误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觉,亡意不疑,不疑谢有之,买金偿。后告归者至而归金,亡金郎大惭。”后以“误攫金”指受人误解而自己问心无愧。用典见清代诗人吴伟业的《短歌》其一:“胠箧从他误攫金,告缗怜我非怀璧。田园斥尽敝裘难,苦乏家钱典图籍。”

颈联中的“桑蓬志”,典出《礼记·内则》。古代男子出生,礼官需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,射向天、地、四方,以示之志向远大。后成典,指四方之志。用典见宋代诗人何梦桂的《和宋英叟二首》其一:“圯上编书未出奇,有来相问重相规。桑蓬自笑平生志,泡露谁能万世基。閒去带鉏编露术,醉来呼酒赋江蓠。青门待得瓜成熟,不似西山老伯夷。”又见清代诗人申佐模的《洗兵馆统营》诗:“统辖三南一大营,元戎裘带屹长城。老冲牙下多名将,小范胸中足胜兵。已具舟船防斗绝,且将箫鼓乐升平。此来快遂桑蓬志,三宿谯楼枕海声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林壑心”,指退隐之心。见宋代诗人米芾的《奉陪洞霄内阁拉殊师利宿穹窿本公故寺绝类岳麓感之而作》诗:“湘西衣冷榻留云,此夕还如入梦魂。六月薜萝嗟我欲,一生林壑与心论。吴王旧赏今何有,惠可余光宛若存。对榻深堂清话歇,长风快雨洗松门。”又见宋代诗人张嵲的《游岳麓寺三首》其一:“林壑盘纡松径深,华台暇日暂登临。云开楚岫千重出,日落苍梧万里阴。贾傅文章仍自昔,武王城郭已非今。伤时访古堪流涕,徙倚聊为泽畔吟。”

尾联中的“渔父隐”,即渔隐。见唐代诗人沈彬的《玉溪渔隐》诗:“忆昔扁舟访玉溪,满堤花树逐人迷。开笼放鹤雨新霁,倚棹观鱼日未西。野老醉歌青箬笠,牧儿归唱白铜鞮。鹿门谁道远朝市,风月一湾犹可㩦。”又见明代诗人丁鹤年的《南湖渔隐》诗:“冰蘖同声想二难,南湖寄傲水云宽。并投清宪飞霜简,对把沧浪钓月竿。蚁梦无凭应易断,鸥盟有待竟长寒。卷中名胜多亲旧,三复遗文一永叹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陶琴”,即陶令琴。典出《晋书·隐逸传·陶潜》:“性不解音,而畜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,曰: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”后用为典实。用典见宋代诗人陈著的《次韵五月六日醵饮茂林》诗:“一味清风万竹阴,自行自坐见初心。已抛仙侣枕名梦,能听老陶琴外音。”又见李升华七律诗《陶琴》:“晚景尤须惜寸阴,只因至暗欲来临。铺笺久致添颜老,走笔常随入夜深。老骨暗存鸿鹄志,清思远过紫芝心。三千软语三千悟,可有人听陶令琴?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