咀华
每每回眸思不涯,流连往史几淘沙。
商墟漠漠虽为远,殷鉴铮铮却未遐。
前古枉留前绪诫,后人犹恋后庭花。
寻常一借宜城酒,始觉含英悟咀华。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5月14日。
诗的意思是:每每在回眸中思绪无际无涯,流连于往史几经淘沙。寂静无声的商墟虽然距今已远,可是铮铮鸣响的殷鉴却并未远遐。前古徒劳地地留下了前绪之诫,后人仍旧还在迷恋后庭之花。在寻常中借助几杯宜城之酒,才觉得在含英时竟悟出了咀嚼的精华。
首联中的“淘沙”,指冲刷沙砾,汰除沙砾。亦指淘沙取金。见明代诗人陈献章的《次韵张叔亨宿别》诗:“春草江门绿两涯,隔江人唱浪淘沙。好春刚到融融处,细雨初开淡淡花。僻地岂堪留客久,连床端合拜君嘉。明朝爱得酕醄别,笑脱藤蓑付酒家。”又见明代诗人林光的《赠钱县博往苍梧》诗:“元戎大府据江叉,教掌斯文喜近家。九十垂堂悬祖父,七千归路快廷嘉。心衔大庾关头月,春醉苍梧洞里花。官傍要途毡任冷,选金人自解淘沙。”
颔联中的“商墟”,指商代故都朝歌。见宋代诗人李正民的《尹叔若讷和边字韵因再寄》其一:“李遁迹东游沧海边,全家到处寄邮传。江淮李监人多厌,甲乙商墟利则迁。遣兴千钟犹有酒,思归一马尚无田。买山拟作诛茅计,难学巢由不用钱。”又见明代诗人陈克侯的《谒比干墓》诗:“驻马殷墟白日寒,少师遗墓久盘桓。空令异代封先及,谁念孤臣涕未乾。血化千年应是碧,心披七窍总为丹。故宫麦秀知何处,陇草萧萧夕露漙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殷鉴”,典出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意思是殷人灭夏,殷人的子孙应该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。后用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前人失败的事。见唐代诗人刘威的《三闾大夫》诗:“三闾一去湘山老,烟水悠悠痛古今。青史已书殷鉴在,词人劳咏楚江深。竹移低影潜贞节,月入中流洗恨心。再引离骚见微旨,肯教渔父会升沈。”又见明代诗人宋讷的《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》其二:“技巧声淫误帝聪,万机谁为代天工。国中失鹿迷原草,城上啼乌落井桐。驼鼓声干鸾辂远,马挏筵罢革囊空。不知金宋为殷鉴,漫说东皇历数终。”
颈联中的“前古”,指古代,往古,见宋代诗人苏轼的《和代器之》诗:“雨过郊原一番新,寻芳车马踏无尘。普天冷食闻前古,萧寺清游属两人。不作佺期问新历,颇同之问感余春。明年归藉梨花上,应会群贤及四邻。”又见宋代诗人方回的《寄集贤阎子静学士》诗:“新年七十一衰翁,此道心知万折东。名位集贤唐学士,文章内相陆宣公。两朝纶綍倾前古,四海绅緌立下风。手把一枝梅欲寄,江南岁暮待春鸿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前绪”,指前人的事业。典出《楚辞·天问》:“纂就前绪,遂成考功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后庭花”,指陈后主创作的《玉树后庭花》。后来泛指亡国之曲。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隋宫》诗:“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。”又见宋代诗人李流谦的《金陵二首》其一:“江城叠鼓晚停挝,游子翩翩念岁华。水底乾坤浮日夜,沙边鸥鹭老烟霞。渔人能说陈隋事,燕子犹寻王谢家。南北自分仍自合,不应全殢后庭花。”还见明代诗人筠隐遂的《金陵怀古》诗:“豪华已逐去江声,山色空含远代情。陈主《后庭花》不发,吴王前殿草长生。风高巷口秋烟冷,雨过城头晚照明。歌舞只今谁更似,鸟争啼巧柳轻盈。”
尾联中的“宜城酒”,指古代宜城酿造的烈性美酒。见宋代诗人陈造的《再次韵后篇戏朱》其二:“似闻新酝敌宜城,想对檐花又独倾。别乘工为海鲸吸,广文当念露蝉清。投醪频遣春浮颊,盗印宁无夜闯营。约束长须牢闭户,瓮间防有毕先生。”又见宋代诗人陈襄的《春日宴林亭》诗:“把洒春亭览众芳,水精帘箔逗山光。孤松冷落千年操,野槿纷华一日香。绿圃烟深迷蛱蝶,曲池波暖睡鸳鸯。文园莫惜鹴裘费,买取宜城作醉乡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含英咀华”,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。见清代诗人弘历的《咀华室(乾隆甲申)》诗:“十笏居然容膝宽,古香日夕共盘桓。咀华设问循名义,吾亦因之欲识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