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华七律诗 炼石
2025-07-09 05:00:1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炼石

今生每叹弃繻年,炼石竟曾难补天。

觅渡无成唯抱恨,怀才不遇几堪怜。

心灰虽冀情非了,火尽却嗟薪未传。

桃李没能如蓊郁,怎甘一隐武陵川?
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7月7日。

诗的意思是:今生每每感慨自己的弃繻之年,炼成了五色石竟然曾经难以补天。觅渡没有成功只能抱恨,怀才不逢知遇几度都是堪怜。灰心之中虽然希冀情结未了,火焰焚尽却叹息薪荛未传。桃李没能够像期望的那样蓊蓊郁郁,怎么甘心一下子隐没到武陵之川?

首联中的“弃繻年”,指青年有为之时。见宋代诗人宋祁的《送朱进士赴举》诗:“汉家廉诏举翘英,银紵观宾望斗城。北地高门传玉节,西京旧学秘金籯。邮亭续食星轺急,岭路驰烟月狖惊。几日东归荣昼锦,度关遥识弃繻生。”又见李升华七律诗《弃繻》:“青春已是半华颠,满腹愁忧竟使然。有志非能慰灵祖,无功每令愧先贤。未将垄亩三生续,只把家风几代传。待我逢时函谷入,却惊早过弃繻年。”

颈联中的“火尽薪传”,意思是火虽烧完,柴却留传下来。见刘家传的《幽居二首寄呈子臧师代柬》其一:“餋疾幽居过客稀,松苍竹翠染柴扉。风前万影增摇夜,月下新霜欲上衣。时序如流虫自语,故人不见雁初飞。复燃秦火群书尽,凄绝薪传愿已违。”

尾联中的“武陵川”,即“武陵源”,典出晋代诗人陶潜的《桃花源记》:晋太元中,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,见其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,男女老少怡然自乐。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,遂与外界隔绝。后渔人复寻其处,“迷不复得”。后以“武陵源”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。见唐代诗人包融的《武陵桃源送人》诗:“武陵川径入幽遐,中有鸡犬秦人家。先时见者为谁耶,源水今流桃复花。”又见唐代诗人刘长卿的《送台州李使君,兼寄题国清寺》诗:“露冕新承明主恩,山城别是武陵源。花间五马时行县,山外千峰常在门。晴江洲渚带春草,古寺杉松深暮猿。知到应真飞锡处,因君一想已忘言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