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华七律诗 向谁
2025-09-05 06:19:2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向谁

向谁吐露己心声,几几倾听即共鸣?

市井骚人俗思重,燕台幕客信凭轻。

朋侪浪漫偏多语,曹辈铿锵却少情。

只得将愁付笺墨,一番含蓄百存诚。
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9月3日。

诗的意思是:向谁吐露自己的心声,在几多倾听中即可共鸣?市井中的骚人俗思太重,燕台中的幕客信凭太轻。朋侪倒是浪漫偏又多言多语,曹辈音色铿锵却少有交情。只得将心里的愁绪付诸笺墨,每一番含蓄都蕴含着百般存诚。

首联中的“几几”,指安详庄重的样子。亦指几多。见唐代诗人贯休的《山居诗二十四首》其一:“自古浮华能几几,逝波终日去滔滔。汉王废苑生秋草,吴主荒宫入夜涛。满屋黄金机不息,一头白发气犹高。岂知知足金仙子,霞外天香满毳袍。”又见宋代诗人王进之的《春日田园杂兴》诗:“桑田沧海岁兴亡,几几东风自扇扬。细麦新秧随意长,闲花幽草为谁芳。午桥萧散名千古,金谷繁华梦一场。满眼春愁禁不得,数声啼鸟在斜阳。”

颔联中的“燕台”,指幕府。见唐代诗人祖咏的《望蓟门》诗:“燕台一望客心惊,箫鼓喧喧汉将营。万里寒光生积雪,三边曙色动危旌。沙场烽火连胡月,海畔云山拥蓟城。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”又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梓州罢吟寄同舍》诗:“不拣花朝与雪朝,五年从事霍嫖姚。君缘接座交珠履,我为分行近翠翘。楚雨含情皆有托,漳滨卧病竟无憀。长吟远下燕台去,惟有衣香染未销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幕客”,指古代家塾教师或官僚的私人秘书。见唐代诗人罗隐的《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》诗:“野云如火照行尘,会绩溪边去问津。才子省衔非幕客,楚君科第是同人。狂思下国千场醉,病负东堂两度春。他日酒筵应见问,鹿裘渔艇隔朱轮。”又见宋代诗人石介的《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》诗:“何事相逢悲喜并,倏然相别二周星。主人鬓发无多白,幕客褴衫依旧青。目极同思故山断,涕危共在异乡零。阶前丝竹虽嘈杂,不似南湖湖小听。”还见宋代诗人陆游的《送范西叔赴召》诗:“天涯流落过重阳,枫叶摇丹已著霜。衰病强陪莲幕客,凄凉又送石渠郎。杜陵雁下悲徂岁,笠泽鱼肥梦故乡。便恐从今长隔阔,旧交新贵例相忘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信凭”, 指对人或事的信任态度;亦指将某事物作为依据予以采信。

尾联中的“存诚”,指心怀坦诚。见宋代诗人李思衍的《世子燕席索诗》:“乾坤气连会贞元,皓月腾空息瘅烟。北阙星驰新诰命,南郊春转旧山川。存诚乃可必事帝,保国无如是畏天。光觐紫宸归化锦,山河带砺保千年。”又见宋代诗人吴潜的《赋惠计院允堂》诗:“荆溪惠子鬓鬅鬙,义理钻研到粹精。允以名堂由意实,漫云从仕但心亨。一窗春草无穷意,四壁秋蛩不断声。若向此中能领会,始知持敬造存诚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