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华七律诗 还山
2025-07-07 06:33:0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还山

还山始做锦袍仙,乘月舟中不计年。

岂慕梁园槐壤美,唯追邱壑竹林贤。

长安哪是望中地?方丈才为劫外天。

几载寻思终有悟,一游天姥别廷前。
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7月5日。

诗的意思是:还山之日才做成了锦袍之仙,乘坐在月光下的小舟中不再计年。岂慕梁园的槐壤之美,只追邱壑的竹林之贤。长安哪里是望中之地?方丈才为劫外之天。经过几载的寻思终于有了醒悟,一游天姥毅然告别了廷前。

首联中的“锦袍仙”,指唐代诗人李白。典出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中·李白》:“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,益骜放不自修,与知章、李适之、汝阳王琎、崔宗之、苏晋、张旭、焦遂为‘酒八仙人’。恳求还山,帝赐金放还。白浮游四方,尝乘月……着宫锦袍坐舟中,旁若无人。”用典见李升华七律诗《唐诗》:“每羡唐时盛命篇,人人都是锦袍仙。殷殷致意含情思,耿耿抒怀赋韵笺。万古金声归范楷,千年玉唾炳坤乾。非因词翰重重客,怎使星河不黯然?”又见他的《李白》诗:“岂肯长安久下贤,遂情竟做锦袍仙。追游远脱丹青地,退走新寻沧浪天。每诵金陵鳯凰曲,曾吟川蜀杜鹃篇。宁心抉择青崖路,一扫胸襟惴惴然。”

颔联中的“梁园”,是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。这里借指皇家园林。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洛下雪中,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,因寄汴州李尚书》诗:“水南水北雪纷纷,雪里欢游莫厌频。日日暗来唯老病,年年少去是交亲。碧毡帐暖梅花湿,红燎炉香竹叶春。今日邹枚俱在洛,梁园置酒召何人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槐壤”,指槐安国。见元代诗人王恽的《滕王蝶蚁图二首》其一:“槐壤纷纷事暂欢,枕中栩栩伴周閒。丹青欲识滕王意,须著人间比梦间。”又见元代诗人凌云翰的《孙生二画》其一:“木槐为国竟如何,梦境浑如世事多。老我久无名利念,笈看行蚁上南柯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邱壑”,指深山与幽壑。,借指隐者所居。亦比喻深远的意境。见宋代诗人王洋的《秀实再用前韵惠诗再答·答自述》诗:“声驰南国秀千林,逸气终疑困华阴。病任烧空不烧火,诗唯传句不传心。当年宗鲁江西梦,异日睎颜洛下吟。直把风流付邱壑,真如封锁匣中琴。”又见宋代诗人何文季的《寄陈赤嵌》诗:“英雄空有泪沾襟,千古兴亡感慨深。邱壑正多亡国恨,干戈消尽读书心。容身天地生何补,入眼风霜老不禁。却笑红尘知退晚,能教早计卧山林。”还见清代诗人梁进永的《七十吟四首》其一:“富贵熏天自古多,悠悠一梦幻南柯。此生丘壑原无憾,到老长为击缶歌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竹林贤”,指魏晋竹林七贤。见明代诗人陈枨的《题竹林七贤》诗:“河内衣冠胜会同,竹林高兴自无穷。野桥翠滴诸山雨,石几凉生六月风。身外功名争似酒,閒中岁月任飞蓬。可怜遗迹销沉后,错把丹书付画工。”

颈联中的“望中”,指视野之中,亦指想望之中。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潭州》诗:“潭州官舍暮楼空,今古无端入望中。湘泪浅深滋竹色,楚歌重叠怨兰丛。陶公战舰空滩雨,贾傅承尘破庙风。目断故园人不至,松醪一醉与谁同。”又见明代诗人谢榛的《秋日怀弟》诗:“生涯怜汝自樵苏,时序惊心尚道途。别后几年儿女大,望中千里弟兄孤。秋天落木愁多少,夜雨残灯梦有无。遥想故园挥涕泪,况闻寒雁下江湖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方丈”,指中国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岛屿。见唐代诗人方干的《题睦州乌龙山禅居》诗:“曙后月华犹冷湿,自知坐卧逼天宫。晨鸡未暇鸣山底,早日先来照屋东。人世驱驰方丈内,海波摇动一杯中。伴师长住应难住,归去仍须入俗笼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劫外天”,指未遭受灾难之天地,犹净土。见李升华七律诗《命定》:“质朴家风续祖先,总将厚道作真传。无能未守契中地,有忍翻拥劫外天。每叹虽逢一犂雨,当思却历半蓬烟。回眸九域千年事,命里番番谁解玄?”又见他的《多梦》诗:“多梦曾成鹤上仙,回眸竟远九重泉。彼来凛凛冰中地,此去遥遥劫外天。百载从容千了了,三壶寂寞一年年。唯将脱俗人间墨,寄托瑶台凤尾笺。”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