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流
每忆当时雾蔽天,怎堪长浸雨绵绵。
轮回只走三生路,更始犹弥九点烟。
偃蹇多群题柱志,蹉跎几代弃繻年。
欲思气象识因果,反紊源流乱后先。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5月13日。
诗的意思是:每每回忆当时大雾蔽天,怎么经受得住长久浸淫在苦雨绵绵。一番番轮回都是在走三生之路,一次次更始仍然弥漫着九点云烟。困顿了多群人的题柱壮志,蹉跎了几代人的弃繻华年。可是要思索这气象到底何因何果,反倒紊乱了源流竟弄不清楚孰后孰先。
颔联中的“三生路”,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之路。见宋代诗人刘将孙的《摸鱼儿(用前韵调敬德)》词:“甚平生、风流谢客,刀头梦送酸楚。不堪又得花间曲,猛忆云英霜杵。闲情赋。谁催就月明,云鬓犀梳吐。才情几许。待遗策重来,吹箫一弄,鸾凤共轻举。留春住。买得绿波南浦。黄金尽散如土。蔷薇洞口三生路。无奈春光顿阻。新愁绪。也待见东邻,花艳墙低处。东风看取。便娇送飞梭,半摧编贝,笑咏尚高古。”又见《金瓶梅词话》四六:“比肩刑害乱扰扰,转眼无情就放刁。宁逢虎摘三生路,休遇人前两面刀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九点烟”,指九片云烟。见元代诗人刘因的《玉乳峰》诗:“乱山如拥欲争先,惟许孤峰入马鞭。旧见剑光曾犯斗,谁教箭筈亦通天。只应绝顶千年石,中有齐州九点烟。安得凌风乘此去,东游沧海看桑田。”又见元代诗人邓文原的《吴道玄五云楼阁图》诗:“观阁嵯峨起日边,春云叆叇倚层巅。天低青海一杯水,山落齐州九点烟。百尺长松神阙外,千秋灵柏古坛前。遨游尽是蓬山侣,瑶草金芝不记年。”还见明代诗人陈昌的《送魏汝贤之辽阳三首》其二:“晚风立马望中原,遥隔齐州九点烟。部落已非秦日月,幅员犹是汉山川。铜驼荆棘埋荒土,金雁蘼芜接大田。千古兴亡一尊酒,莫将往事问苍天。”
颈联中的“偃蹇”,指困顿,窘迫。见宋代诗人曹彦约的《雨行宿高冈入家戏成口号》诗:“过了一坡更一坡,中间田道水成涡。雨来更聚担肩重,泥滑不休行步多。奈老杉松犹偃蹇,趋时桃李暂蹉跎。炊烟恋屋不肯出,夜宿人家烧薜萝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题柱志”,指求取功名的壮志。见宋代诗人林逋的《诗招南阳秀才》诗:“莫因公荐偶失意,便拟飘蓬作旅人。志壮任存题柱事,病多争向倚门亲。危堤柳色休伤别,上苑杏花长自春。况有西湖好山水,归来且濯锦衣尘。”又见宋代诗人彭汝砺的《寄宁子文》诗:“相逢一笑东风前,相别一醉昌江边。我来西山春正妍,未见君子心欲燃。紫泥诏命鼎来矣,黄卷文章宜勉旃。题柱相如知有志,著鞭无使祖生先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弃繻年”,指有作为的年华。见李升华七律诗《咏古》:“境遇浑浑哪有边,忧心怎忍再思前。何期一失千金马,竟致重乘百漏船。九土忽临禁封日,三槐即断弃繻年。因愁重蹈饥荒史,每每无眠一夜天。”
尾联中的“源流”,指本源与支流。见宋代诗人李复的《胡义修推官再招彦桓与予同游龙泉寺》诗:“江曲花开恼醉翁,经旬出饮独床空。芳羹间筋溪毛碧,异果堆盘海药红。尽晚莫辞千日酒,余春已怨几番风。主人清韵家声在,伯始源流到眼中。”又见明代诗人于谦的《观书》诗: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