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
非能久涤浣溪纱,国运须堪赴远涯。
虽是无缘矜越女,偏曾掠幸作吴娃。
迁书只笔悲情事,鲁史难名清节家。
除却姑苏倾国举,五湖可有大年华?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5月16日。
诗的意思是:没能够长久地在若耶溪边浣洗轻纱,因为需要她承担国运奔赴远涯。虽然无缘矜夸自己是谦谦越女,偏曾经夺得幸运做了吴娃。迁书只写了献身帝王的悲情之事,鲁史却难以称她为清节名家。除却了姑苏的那一段倾国之举,隐迹五胡之后可曾有过伟大的年华?
首联中的“浣溪纱”,这里指在若耶溪浣洗轻纱。见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浣纱女》诗:“钱塘江畔是谁家,江上女儿全胜花。吴王在时不得出,今日公然来浣纱。”又见明代诗人董少玉的《题西施浣纱图题西施浣纱图》诗:“白石澄流水,春来坐浣纱。青杨愁隐凤,玄发乱飞鸦。倚玉浑无色,传神赖有花。蛾眉如淡扫,不在野人家。”
颔联中的“越女”,指越国的美女。见唐代诗人汪遵的《越女》诗:“玉貌何曾为浣沙,只图勾践献夫差。苏台日夜唯歌舞,不觉干戈犯翠华。”又见唐代诗人于濆的《越溪女》诗:“会稽山上云,化作越溪人。枉破吴王国,徒为西子身。江边浣纱伴,黄金扼双腕。倏忽不相期,思倾赵飞燕。妾家基业薄,空有如花面。嫁尽绿窗人,独自盘金线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吴娃”,指吴地美女。见唐代诗人韦庄的《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》诗:“满耳笙歌满眼花,满楼珠翠胜吴娃。因知海上神仙窟,只似人间富贵家。绣户夜攒红烛市,舞衣晴曳碧天霞。却愁宴罢青蛾散,杨子江头月半斜。”又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《送唐紫微知苏台》诗:“洞庭五月水生寒,卢橘杨梅已满盘。泰伯庙前看走马,阖闾城下见骖鸾。吴娃结束迎新守,府吏趋锵拜上官。曾过杨州能惯否,刘郎盏底劝须宽。”
颈联中的“迁书”,指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见明代诗人欧必元的《袁大参招饮志局兼呈郭王二光禄》诗:“新秋凉气入郊墟,梵室清高暑渐除。河朔似追袁绍饮,龙门谁擅马迁书。若穷委宛谈应折,论到词坛席尽虚。操笔自应惭附骥,校雠今日更何如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鲁史”,指孔子的《春秋》。见宋代诗人冯时行的《和李尧俞韵》诗:“海头归到峡江滨,新岁残年只并邻。梅自多情工恼客,月如知己辄亲人。江山纵肯容吾老,猿鹤应嫌不自珍。从此扁舟须驾阁,名教鲁史续书麟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清节家”,指节操高洁,可为典范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