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李商隐无题诗
2025-05-13 05:46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解读李商隐无题诗

特别喜欢李商隐的七律诗,尤其是那些朦胧的无题诗,越是迷离扑朔,就越会引发探索的兴趣。

比如这一首: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”解读的人大都认为这是写给情人的情诗。我不反对。但是我从另一个角度做了解读,也不能说不能成立。

李商隐一生不幸,起源于“偶被乘鸾秦赘误”,因为岳父而无端卷入了朝廷的党争,陷入了双方攻击的夹缝之中,甚至导致曾经特别赏识他的令狐家族竟然疏远了他。令狐家族,在朝廷根深蒂固,实力非凡,这种疏远,无异于摧毁了李商隐的一生好运,他从此穷困潦倒,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了。

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,极有可能就是写给令狐家族的。从这个角度解读,这首诗就应当是这样的含义:

想要见一见您,真是难上加难,可是要离开您,就更是难上加难。没有了您这东风的有力相助,我就如同春末的百花凋残了再凋残。我的赤心就像春蚕吐丝一样不死不尽,我的两眼就像蜡炬一样不化成灰烬泪就不会流干。在拂晓的镜中,我每每又在忧愁云鬓的顿改,在深夜的吟咏中,我总是更感觉到月光的清寒。您居住的蓬莱仙山,离我并没有多远,真希望有一群青鸟,能够替我到您那里殷勤地表达一番探看。

我觉得,这样去理解李商隐的这首诗,可能更接近李商隐的初衷。李商隐的一生,心里最大的郁结,莫过于仕途的坍塌,他所有的悲苦都与之相关。所以我们在解读他的一咏三叹的时候,千万不能丢了这把打开锁钥的钥匙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