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耻
每耻曾为三寸丁,频如孔雀示开屏。
一生只叹冯唐白,百载非成雷海青。
有志身躯充楚甲,无能涕泪哭秦庭。
当年已拒真君子,欲听诚言何处听?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4月28日。
诗的意思是:每每羞耻曾经就是一个三寸之丁,常常像孔雀一样频频开屏。一生只叹息冯唐白,百年都没有成为雷海青。虽然有志身躯充当楚甲,却没有能力以涕泪哭动秦庭。当年已经拒绝了绝非小人的真君子,现在想听诚实的话却到哪里去听?
首联中的“三寸丁”,指矮小的人。见李升华七律诗《三寸》:“八尺偏成三寸丁,吟书却亵子云亭。因耽绮梦求龟紫,竟把污名刻汗青。脑骨深随秦桧命,心魂远逊少微星。十年未过身先殒,可晓何方寄一灵?”又见他的《俯聆》诗:“跪拜曾经久俯聆,三薰三沐作倾听。靡它苦历一花甲,守己甘为三寸丁.耿骨虽期化沉木,清心却似寄浮萍。千思扰紊八重乱,哪句应成座右铭?”还见他的《本自》诗:“本自寒门三寸丁,合该事事不公平。恭心忍弃吕钟哑,谨口忧观瓦釜鸣。究理休言千种惑,随流附和一呱声。小人已认十朝律,矮骨怎求非分情?”
这一联中的“孔雀开票”,指孔雀处于紧张或者向异性献媚的时候便展开羽毛的行为动作。见唐代诗人薛能的《孔雀》诗:“偶有功名正俗才,灵禽何事降瑶台。天仙黼黻毛应是,宫后屏帏尾忽开。曾处嶂中真雾隐,每过庭下似春来。佳人为我和衫拍,遣作傞傞送一杯。”又见明代诗僧释今无的《赋得孔雀开屏》诗:“白业馨香佛国来,灵禽屏向寿峰开。飞泉漫说流银汞,跨鹤真疑到玉台。结社半生虚草屦,盟鸥万里见真才。人间幻事公窥尽,岁岁祇园韵莫裁。”
颔联中的“冯唐白”,即“冯唐白首”,这里指空度光阴,一事无成。汉朝冯唐身历三朝,到武帝时,举为贤良,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。见元代诗人吴景奎的《寄苏伯夔》诗:“自笑今吾即故吾,烦君问讯近何如?冯唐易老双蓬鬓,殷浩难投一纸书。天北风高鹏翼健,江南水阔雁音疏。他时若遇王摩诘,肯道南山有敝庐。”又见明代诗人的《寓楚感怀》诗:“薇垣贪对紫霞枝,迢递光阴十五期。卖傅少年空有泪,冯唐白首亦何悲。敝裘猎猎风霜老,羸马萧萧道路巇。看尽浮云一回首,落花啼鸟未须疑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雷海青”,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宫廷乐师,善弹琵琶。安史之乱,安禄山攻陷长安。叛军大掠文武朝臣及妃嫔乐工,雷海青也被抓。叛贼大宴于洛阳凝碧池,逼所俘梨园弟子100余人歌舞为庆。雷海青拒绝,并以琵琶击贼,当即被斩于戏马殿,以身殉国。见宋代诗人葛立方的《天宝三绝》其一:“凝碧池头弦管声,秋槐落叶若为情。王维空咏朝天句,谁似当年雷海青。”
颈联中的“楚甲”,指精兵,劲旅。见唐代诗人权彻的《题沈黎城》诗:“苏子卧北海,马翁渡南洲。迹恨事乃立,功达名遂休。夜闻羽书至,召募此边州。铁骑耀楚甲,玉匣横吴钩。雪厚群山冻,蓬飞荒塞秋。久戍曷辞苦,数战期封侯。不学竖儒辈,谈经空白头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哭秦庭”,典出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春秋楚国伍员,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,谓其友申包胥曰:“我必复楚国!”包胥曰:“子能复之,我必能兴之。”后伍率吴兵破楚,申包胥乞师于秦。秦王不许。申“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絶声,勺饮不入口七日”,秦为所感,遂救楚。用典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《走笔送王琪》诗:“江南二月草青青,送子归时已满汀。谁信而今有忠义,只知七日哭秦庭。”又见金代诗人元好问的《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》诗:“惨澹龙蛇日斗争,干戈直欲尽生灵。高原出水山河改,战地风来草木腥。精卫有冤填瀚海,包胥无泪哭秦庭。并州豪杰知谁在,莫拟分军下井陉。”
尾联中的“真君子”,指品行高尚的人。见清代诗人王夫之的《落花诨体十首》其八:“禁得寒暄几度移,热时且趁笑垂垂。真成草偃迷南北,浪借风吹莽唱随。病里观涛为客起,酒醒谢妓怕天知。芙蓉漫道真君子,只恐奔车无伯夷。”
这一联中的“诚言”,指真诚的话。见晋代诗人陶渊明的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其十三:“岩岩显朝市,帝者慎用才。何以废共鲧,重华为之来。仲父献诚言,姜公乃见猜; 临没告饥渴,当复何及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