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华七律诗 小隐
2025-09-12 06:22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小隐

小隐林泉孤一家,心思依旧系天涯。

身前一片陶潜柳,望外千重潘岳花。

昔日同吟怜泪竹,今时共诵恨云沙。

因无点醒牵丝意,海角相逢近也遐。

【资料】这首诗作于2025年9月9日。

诗的意思是:隐居林泉自成孤独一家,心思却依旧系念天涯。身前是一片陶潜的五柳,望外是一千重潘岳的美花。昔日曾经一起吟诗爱怜泪竹,今时仍还两相唱诵怅恨云沙。因为没有点醒牵丝的意愿,即使相逢于海角,仍是近也是远遐。

首联中的“小隐”,指隐居山林。见宋代诗人陆游的《小隐》诗:“小隐在江干,茆庐亦易安。庖厨供白小,篱落蔓黄团。蹭蹬冯唐老,飘零范叔寒。世情从迫隘,醉眼觉天宽。”又见宋代诗人晁补之的《金陵南数十里江心烈山崒然特起犹金山也家人》诗:“山如浮玉一峰立,江似海门千顷开。我欲此中成小隐,莫教山脚有船来。”

颔联中的“潘岳花”,指西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广植桃李所开之花,后多用于形容花卉之美。用典见清代诗人吴伟业的《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》诗:“半载江南客未深,玉山秋静夜沉吟。九边田牧思班壹,三辅交游识季心。快马柳城常命酒,软舆花县暂闻琴。白头閒说西京事,曾记循良久赐金。”又见清代诗人赵翼的《题江阴单宁斋明府小照》其二:“我见先生已有髭,琴堂单父正调丝。早栽满县花千树,但饮澄江水一卮。荐牍共推三异最,御屏应觉九迁迟。此图留作东山景,聊记潜居旧履綦。”

颈联中的“泪竹”,即斑竹。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泪》诗:“永巷长年怨绮罗,离情终日思风波。湘江竹上痕无限,岘首碑前洒几多。人去紫台秋入塞,兵残楚帐夜闻歌。朝来灞水桥边问,未抵青袍送玉珂。”又见明代诗人徐渭的《凊风岭》诗:“赤霞城畔女郎身,曾将罗袖障胡尘。半岩竹泪犹啼月,一水菱花解照人。那取藁砧还破镜,秪持完壁碎强秦。江天风雨来何急,似觉诗成泣鬼神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云沙”,指相距遥远。见宋代诗人张耒的《同袁思正诸公登楚州东园楼》诗:“杖藜萧飒对云沙,白首逢春只叹嗟。身老易伤千里目,眼惊还见一年花。地平旷野连云直,天带清淮向海斜。尚有风光供醉笔,我生诗酒是生涯。”又见元代诗人徐贲的《答故人杨宪副孟载》诗:“忆在并州喜合并,别来两见岁华更。自知诗里闲情少,顿觉尊前老态生。桑枣谁家非乐土,云沙何处是边城。怀君几度频登览,寒日千山雪正晴。”还见明代诗人李梦阳的《清江彭君幽居》诗:“新霁隔城江色来,僻居春暮径花开。当门银杏有千岁,穿叶黄鹂能百回。南徼云沙曾杖钺,北山薇蕨且衔杯。波深五月鲥鱼至,独钓吟行鸥不猜。”

尾联中的“牵丝”,指选婿或择妻。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,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,露线头于外,使郭牵其一。郭牵得第三女。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:“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。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”又见清代诗人钱谦益的《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》其十一:“柏寝梧宫事俨然,富平一叟记真延。牵丝入仕陪元宰,执简排场见古贤。早岁光阴频跋烛,百年人物递当筵。举杯欲理沧桑话,儿女欢呶拥膝前。”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